欢迎登录黑龙江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关于放大优势效应,大力发展

特色绿色农业的几点建议

 

五大连池市老科协常务理事  王彩凤

2024年6月1日

 

近年来,五大连池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立足自身优势,选准特色产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激发了产业活力,我市特色绿色农业发展已呈现出良好态势。

一、基本情况

(一)特色绿色农业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五大连池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出台优惠政策,针对发展好、示范带动作用大、适合推广的矿泉水稻、汉麻、玫瑰花、食用菌、中草药、蓝莓、蜜蜂养殖等特色绿色产业,采取不同方式给予鼓励引导,已初步形成了引领发展特色绿色农业的政策体系。

(二) 特色绿色农业规模逐步增大。建设农业“三减”高标准基地 64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面积达到20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115万亩。大豆区域性良种繁育面积达到126万亩,生产销售春大豆种子近15万吨,占北方春大豆商品种子市场份额50% 。矿泉水稻、食用菌、玫瑰花、蓝莓、草莓、中草药、蜜蜂、野猪、梅花鹿等特色种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

(三) 特色绿色农业产业逐步壮大。全市“三品一标”数量达到50个,授权使用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授权5家合作社使用黑河市“极境寒养”区域公用品牌。现有有机食品标识10个,绿色食品标识5个。获得A级绿色食品的企业三家,获得有机食品的企业4家,正在申报绿色食品的企业4个。

(四)特色绿色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编制完成了《五大连池市矿泉农业发展规划》。推进了互联网与特色绿色农业的融合,建设17个“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基地全部实施绿色和有机技术种植。建成城南绿色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实现物联网、智能化、有机无公害化生产。与省农科院合作,为特色绿色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水平较低。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难以实现专业化、产业化经营,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缺少牵动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二)农业标准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部分农户执行农业“三减”技术规程不到位,致使部分农产品质量达不到绿色有机标准。

(三)品牌效益不明显,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没有知名特色绿色农产品品牌,对外宣传投入不大,产品知名度不高。农产品主要依靠粮库、粮商和加工企业收购等传统方式销售,农产品销售平台建设滞后,电商渠道销售不足。

三、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业的建议

(一)牢固树立农业新理念。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农业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特色绿色农业发展,大力宣传特色绿色农业发展优势,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化学农业、黑色农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发展特色绿色农业才是未来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增加收入的根本途径,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纵深应用特色绿色新模式。全面实施绿色有机生产模式,让特色农业引入绿色有机概念。大力推进农业互联网应用,持续扩大“互联网+高标准农业”生产示范基地规模,加大物联网硬件设备投入,实现特色绿色生产可观测、环境可监测、全程可追溯,引入质量环境方面的权威检测机构,对产品质量、生产环境进行认定,用权威信息立信。

(三)加快开发绿色新品牌。加大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力度,增加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和认证面积,积极扩大品牌使用面,增加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作用,鼓励更多企业使用地理标志,提高产品辨识度,推进农产品品牌整合提升。以矿泉鱼、功能豆等为重点,集中打造品牌,规范产品包装设计,提升包装档次,让产品内在品质与外部包装相统一,把优质品牌做大做强。

(四)培育壮大特色绿色新主体。大力扶持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组织,在发展特色绿色品种上给予政策倾斜,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用经营企业的思维谋划农业产业,整合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形成完善的特色绿色产品销管理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提高特色绿色农业应对自然风险的能力。

(五)强力推进特色绿色新营销。采取“走出去找市场和引进来搞加工”双线并行的方式,大力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加大“互联网+农业”基地的软硬件投入与应用,推进互联网与特色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融合,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的数量和规模,建立示范基地利益联合体。以全市智慧农业平台为龙头,统筹管理所有互联网基地,重点发展特色绿色食品定制、众筹等新的生产销售模式。

(六)建立完善管理新体系。把发展特色绿色食品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纳入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负责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综合指导、特绿色食品的管理申报、开发项目的论证实施、生产过程的监控、人员培训等,统筹推进全市林业农业畜牧等多方面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避免部门各自为战的发展方式。

(七)积极构建特色绿色新生态。认真推广实施农业“三减”行动计划,提高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水平,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病虫监测预警、绿色防控等综合减肥减药措施的落实,确保农药、化肥、除草剂逐年降低。加快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范,利用技术讲座、典型示范等形式,培训绿色食品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 2004-2021 黑龙江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Email:hljlkx2006@163.com 黑ICP备050058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