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万斌,现任七台河市老科协会长,七台河市塌陷监测防治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国际生态经济学会会员;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理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专家;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评审专家;吉林大学兼职教授;全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专家;曾荣获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效益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第三届全国绿色国土奖;荣获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学科建设奖、全国生产力杰出贡献奖、全国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2020年度中国老科协奖等奖项。
矿城大地的修复师
人们一提起矿业城市——煤城,就会联想到因采煤塌陷被破坏的土地,到处是积水的塌陷坑,道路坑洼不平,管线经常断裂,百姓住房倒塌等问题,七台河市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城市。多年的煤炭开采,给这座城市造成了吃水难、行路难等“十难”问题。城市先后经历了“两次搬迁,三次建设”,损失约10多亿元,严重的制约了煤城社会经济发展。七台河人没有望塌兴叹,而是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采煤塌陷防治工程研究所,依靠“科学治理塌陷、造福煤城人民”。时任研究所所长的纪万斌同志以赤子之心带领团队,刻苦专研和探索,在全国首次提出并创立了塌陷学基础理论,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减灾报》《国内动态清样》等宣传报道,特别是《国内动态清样》几次登载有关塌陷和七台河市科学治理塌陷情况,引起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专家学者的认可,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带领下,他参与对上争取塌陷补偿费政策工作,争取到了七台河市吨煤价外加收两元、从维简费中提一元,共计三元,用于塌陷区建设搬迁专项资金的国家政策;还争取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七台河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项目。他潜心研究,先后主编并出版了《塌陷学概论》《塌陷与生态》等著作十余部。主持设计了黑龙江省鹤岗市国家矿山公园、山西大同晋华宫矿国家矿山公园等十多个矿山公园和地质公园。他带领科研人员研发并推广应用了“轻体、保温、抗塌陷移动式建筑”“矿山井下固体废弃物点式支护防塌技术”等13项科研成果。创办了我国首家塌陷区野外自然博物馆、矿山减灾防灾科普园、监测示范基地。他是国家级地质环境的评审和治理专家,参加了多个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评审。他还参加了国际第三十届地质大会、国际生态工程科技大会、国际未来地下水资源研讨会、国际城市形象工程大会、国际土地复垦大会、国际生产力大会等国内外会议并发表论文;多次在“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高层论坛”“全国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交流推进会”等国内行业会议上做专题演讲。
为了保证矿业城市塌陷的土地治理后能安全使用,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百姓房屋安全居住,他带领团队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对采煤塌陷的监测和科研工作,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监测研究。从传统的人工监测预警,到现代化的北斗卫星遥感塌陷区监测,还取得了中国高寒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损毁修复与综合智慧监测的成果等,广泛运用在同类城市,取得成效。还创建了生态系统损毁与修复野外自然博物馆,取得了中国高寒地区采煤塌陷区“三六”监测法等多项技术方法。现在,七台河市的塌陷区已经全部运用北斗卫星、无人机和深部位移监测等先进仪器设备,实现了地上+地面+地下的土地塌陷、水污染、土壤污染、植被损毁的综合智慧监测,使七台河市塌陷与治理科研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美化矿城生态景观的雕塑师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提出了“山水林田湖是人类生命共同体”的伟大战略思想。纪万斌他凭着超前意识和思路,认真学习领会和研究,带领团队又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从“山水林田湖是人类生命共同体”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生态系统治理工程”演变过程和国家相继出台的扶持政策。为七台河市争取到了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第三批示点城市,提供了规划思路和监测的技术数据。他还与科研人员成功的研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和景观再造技术方法,获得了国家专利。他还受邀参加了全国部分城市的山水林田湖草项目论证研讨会,做了《人类生命之源 生存之基——对习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人类生命共同体论述与新政的解读》的专题讲座;在2020年“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上,他讲解的《人类生命之源生存之基——实施“山水工程” 建设生态煤城》的专题讲座,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国内专家学者的认可。他还参与了《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指南》《GB T42363-2023 矿区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危害程度评价规范》等行业规范的制定。他在生态修复理论方面出版了《建设绿色矿山·使大地更秀》《人类生命之源·生存之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概论》等书籍和发表了多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矿城社会经济发展的奉献者
他任市老科协会长以来,创新老科协的活动形式和工作方法,广泛发动和组织全市老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务实创新”活动,解决了老科协工作中存在的“三新”“五无”的问题,提升了全市老科协工作总体上水平。创新开展了“党徽在老科技工作者岗位闪光”“老科协六库建设”“三联之友”“大手牵小手 科技伴我行”“多种形式办好科普大学堂”“科技之声乌兰牧骑文艺科学报告团”等活动,充分发挥了老科协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使全市老科协组织和老科技工作者成为“三主”,即:进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成为经济转型的主力军,当好社区、农民、老科技工作者的主心骨。有为才有位,七台河市老科协的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市委市政府重视老科协工作,做到了“五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政策落实到位、经费办公条件支持到位、创新活动支持到位、树立典型激励机制到位,激发了全市老科技工作者建设七台河的积极性。2019年第一期全国老科协工作人员培训班上,他应邀介绍了七台河市委市政府重视和支持老科协工作的经验,受到参会同志的好评。他撰写的《深入研究地面塌陷灾害处置抢险救援技术,助力煤城可持续发展建议》已被收入全国老科协智库文集;《发挥体育冠军城市的引领作用 使黑龙江省成为冰雪赛事人才大省 推动我省冰雪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获得2022年全省人民建议有奖征集活动优秀建议奖。
多年来,他以一个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谦虚谨慎,不知疲倦,常年如一日,全身心的从事科研工作,学历和专业没有阻碍他前进的脚步。不论岗位怎么变换,他对科研工作的执着和初心始终不变,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行行都有科研成果,项项工作有业绩。他用自己的智慧、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精神在为大地增绿、为山水添彩的工作中默默的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