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较为松散,不利于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而且不利于政策效应的传递,不利于我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工作。因此,建议在政策联动的合作机制上下功夫,并且聚焦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制定一批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
一、建立省内外责任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议建立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专班,对外联系东部地区的发改、工业、商务等部门和龙头企业,对内联系各地市相关部门以及各园区负责人,积极搭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供需信息对接和磋商平台,支持东部地区与我省开展多形式的结对合作。
二、建立省内外政策的联动机制。一是实施“优惠+”扶持政策。对东部地区转移来的企业仍可继续享受转出地政策的同时,并根据产业类型和企业需要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二是采取“飞地经济”模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深哈产业园为模板,一方面建立省外联动的“飞地经济”机制,可与有需求的省份合作共建“飞地园区”,探索建立区域间利益共享的产业分工协作机制;另一方面建立省内联动的“飞地经济”机制,联动全省资源,扩大招商比较优势。
三、建立省内外产业承接载体的联动机制。一是申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借由示范区与东部地区的园区等建立产业承接载体的联动机制。二是构建全省承接载体联动机制。以哈尔滨新区和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等地开发区的承接载体为基础,设立一批市际产业合作园区,构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联合载体,进一步做强承接载体优势。
四、建立省内外关联产业的联动机制。一是创新产业承接模式。重点引进我省富集资源开发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延伸我省资源产业链,让我省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二是建立产业配套引进培育机制。研究编制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配套、产业引进培育行动方案,大力引进和培育产业配套企业,研究东部地区龙头企业与产业配套企业共同转移的支持政策。
五、建立招才引智机制。把引资和引智结合起来,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的经验,建立转移企业急需人才库,进行一对一的政策落地服务。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与津京冀、长三角、珠三角联动的人才培养交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