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黑龙江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农业科普工作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重要措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同时,农业科普工作也是老科协组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多年来,老科协组织在农业科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目前,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已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导致对传统农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作为农业县的老科协如何主动适应互联网+农业带来的新形势、新变革,以创新思维,找准为“三农”服务的切入点,探索农业科普新模式,是新时期老科协工作一个重要的新课程。

一、创新思维,确立服务“三农”的新思路

创新正成为当代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创新思维的“新”主要体现在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的“新”,解决问题方案的“新”或者思维成果的“新”。面对现代农业的新形势,农村科普的理论、机制、内容、形式都需要创新,老科协组织要也必然要有创新思维,运用新思维研究确立服务“三农”的新思路。

首先,老科协要组织学习“互联网+”的有关知识,认识到互联网+农业是运用互联网技术从计划、生产、销售、服务、金融各环节改造、优化、升级传统农业产业链,重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把传统农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成为新型高效的生产方式,是升级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这样的升级改变是历史性的,是开启我国小农经济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从而认清“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历史性变革,突破思维定势和思维惯性,用互联网思维研究、探索,制定服务“三农”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特别是乡镇分会和会员及涉农部门的会员要学习“互联网+农业”知识,明确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进而形成依靠网络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

其次是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当地农村的现状和“互联网+农业”现状。现在在农村,一方面“互联网+农业”正在培育农业发展的新动力、新产品、新业态;另一方面存在着农民获取“互联网+农业”信息的能力偏低,“互联网+服务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那么老科协组织则应以创新思维破解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从利用新型经营主体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助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企业,惠及农民上切入,确定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

二、利用新资源,创新老科协科普新模式

传统的农村科普主要是专家讲解、统一咨询和科普资料发放等集中宣传为主,以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事业为主,这样的科普工作覆盖面窄,传播成本高,有政府投入不足,联系实际针对性差,社会和企业参与科普不够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科普的需求。因此,创新农村科普模式势在必行。

现在,各地都在探索创新农业科普新模式,笔者提出的“科研+企业+老科协+农户+网络”的科普培训模式,经过实践,认为是方便运作,效果明显的一种新模式。

在运作的方式上,一是老科协组织发挥自身联系与协作和桥梁与纽带的作用,选择适合做科普工作的龙头企业建立老科协农业科技培训基地。符合标准的龙头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是有信息化设备的培训场所,有科研团队和专家队伍,有相应规模的试验场地和示范基地,有对新技术进行示范,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条件和能力。二是通过各乡镇分会组织作用,联系农户,为企业对接农户,利用企业的具备资源对农户进行科普培训。三是以点带面,根据各区域农业、农村、农民不同需求和特点及产业发展优势,逐步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村科技培训基地,扩大农民受训面和受训效果。

近几年,桦川县老科协为探索“科研+企业+老科协+农民+网络”科普新模式做了尝试,在桦川县一家集科研、生产、经销一体化的良种培育企业——田友种业有限公司建立了桦川县老科协农业科技培训基地。通过这个培训基地对农民进行了“科研+企业+老科协+农户+网络”五位一体新培训模式的培训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在这种新模式中,农民获得了应用、方便、快捷的农业科技服务。同时,科研单位、专家的科研成果得到了推广,企业也获得了相应的效益,老科协组织收获了社会效益,达到了四者都满意,凸显了这种新培训模式的效果和作用。在田友种业建立基地一年多的时间,举办了五期培训班。企业还为农民农业生产开通了直通车,根据农民生产技术中的共性问题,企业带着专家直接到现场解答指导,个别问题通过专家与农民的微信及时解答。实践证明,这是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普及科技知识的极为便捷的切实有效的一个新模式。

根据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现代农业急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县老科协依托桦川县的“互联网+农业指挥中心”,通过乡镇分会组织农民会员到中心培训,感受“互联网+农业”结合传统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利用中心50多台电脑的培训室,聘请了微机教师,向农民会员讲解电脑和手机网络操作技术。让农民学会从手机上看到市场信息,获得有关农业技术、农产品销售、农产品购买的服务等。通过“中心”专业讲解员的讲解和演示,让农民直观地了解到“互联网+”基地、标准化、溯源、服务、电商五大平台应用及作用。利用“互联网+农业指挥中心”的培训,农民会员获得了互联网知识体验式学习,让农民学用网会用网。农民受现代科技教育不足这个短板,在一定程度上被移动互联网技术给予弥补。

三、拓展农村基层分会组织,吸纳新型会员,推进农业科普工作

老科协农村基层组织在“三农”服务中特别是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县老科协在乡镇建立了分会,有的乡镇建了村级分会,吸纳了“农民专家”“田秀才”,起到了老科协服务“三农”,进行科普培训的作用。但面向服务的农户都是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又由于农村“空巢化”“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加上乡镇分会领导成员流动性大,老科协过去依靠老科协农村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在削弱。因此,我们必须用新思维、新理念去思考研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发挥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农村”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县老科协要抓的农业科普培训组织也将因此转变,现在老科协农业科普培训工作应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承担组织引领工作。

专家大户:主要从事某种单一的农产品初级生产为主,生产规模大于分散农户的生产规模。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生产主体的企业化经营单位,产业链条长、集约化、专业化程度较高。

农民合作社:是一种农户之间互助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分工明确,产、加、销都有专门的团队。

龙头企业:经营内容可以涵盖整个产业链条,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都比较高。

为了加快新型农业主体的培育,去年5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要求以新的发展理论,围绕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经营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更好地发挥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可以说,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农业科普培训的主要对象和组织实施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与发展,为老科协拓展充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拓宽了老科协发挥服务“三农”的作用的工作空间。桦川县老科协在田友种业建立培训基地一年多的时间,通过9个乡镇分会为企业组织了近千人参加水稻和大田作物科技知识的培训,农民受益,企业也受益,使人们看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科普培训中的站位和作用,认识到老科协组织在服务“三农”的作用。县老科协还将企业的总经理聘任为县老科协领导成员,吸纳企业中的科技人员做会员,吸纳新型农业主体中的科技人员做会员,聘任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县乡老科协组织领导成员,在具备条件的企业或合作社建分会,拓展了农村基层老科协组织,增加了老科协组织活力,更有利于引导新型农业主体对普通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开展农村科普,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现代专业农民。

几点启示:

经过粗浅的理论探讨和初步的实践探索,构建农村科普新模式有以下几点启示:

1、传统的科普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老科协要面对新形式,不断探索和实践科普理论、机制、形式、内容上的创新,在农村科普新模式的构建中起到引导助推的作用。

2、科普新模式的长效机制,应当是产业化运作,是产业化发展和公益性事业发展互相促进,不再以政府投入为主,而是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化动作,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公益”和“产业”双轨运行的农业科普模式将是目前适应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而实施农业科普培训的创新模式。

3、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微博、微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推广农业科技,突破了传统农业技术传播推广方式,是新科技在科普教育的有效利用。现在,我国正在加速启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对农民信息技术的培训也要加速,老科协同样要助推对农民信息技术的培训,以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

4、老科协要把农村科普工作落到实处,关键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乡镇编制有限,应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农村老科协基层组织,同时积极争取与各乡镇党政班子的重视和支持,主动与各涉农部门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农村科普新模式的实施。

© 2004-2021 黑龙江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Email:hljlkx2006@163.com 黑ICP备05005850号-1